3月28日,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,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。 正如大家所預期的那樣,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了最近備受世界關注的“一帶一路”戰略以及亞投行。他還提到,我們看中國經濟,不能只看增長率,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,現在增長7%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。 對此,參加論壇的一些嘉賓認為,依然看好中國經濟,未來仍能繼續以7%左右的增速發展。 博鰲亞洲論壇的焦點是亞洲經濟,而中國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自然不能避而不談。 在主旨演講中,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提及對中國經濟看法和評價,他直言,中國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,看經濟發展不能只看發展速度,中國經濟增長7%左右已相當可觀,中國經濟體量大,韌性好,政策工具多。 參會嘉賓中不乏“大腕兒”經濟學家,他們對中國經濟也有類似的評價。比如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、經濟學家樊綱就說,過去30年,中國不是年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高增長,經濟增速超過10%一定會伴隨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,現在回到7%左右的增長其實是回歸正常增長。 增長7%左右相當可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,中國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從去年的“7.5%左右”下移至“7%左右”。 此次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明確表態,我們看中國經濟,不能只看增長率,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,現在增長7%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,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。 針對當前的世界經濟,習近平指出當下各主要經濟體走勢和政策取向繼續分化,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突出。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,低增長、低通脹、低需求和高失業、高債務、高泡沫等風險交織。 專家觀點:中國的增長潛力沒有用完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、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,如果中國能發揮比較優勢,輔之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,未來能夠繼續以7%左右的增速發展。 在樊綱看來,潛在增長率是在一個范圍之內,總的來講,中國的增長潛力沒有用完。他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等媒體表示,過去30年,中國不是年年都實現了兩位數的高增長,經濟增速超過10%一定會伴隨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,現在回到7%左右的增長其實是回歸正常增長。 樊綱說,在創新能力上,過去30年中國企業主要做的是學習、消化、吸收,可能有“山寨”問題,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到前沿,因此下一個30年,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一定比過去要大,這個因素對增長率的貢獻也一定比過去要大。 中國經濟政策工具多 習近平稱,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,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,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,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,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,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,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,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,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。 習近平表示,中國經濟體量大、韌性好、潛力足、回旋空間大、政策工具多。 專家觀點:用改革來克服外部性問題 國研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“新常態”提出后,進入下半場。經濟再平衡需要三個條件,一高投資要觸底,其中房地產投資已經回落,希望能實現軟著陸;二是大規模的行業洗牌,過剩產能重組或退出;三發展服務業和創新,找到新的增長動力。 林毅夫認為,中國政府要克服一系列發展瓶頸,這就需要深化改革,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,同時政府也要發揮重要作用,克服和協調經濟的外部性問題。(作者:胡健 李澤民)